緯利愛大自然 ——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環境、社會與企業管治(ESG)及企業社會責任(CSR)

我愛做一些幫助大自然和社會的事情,不僅僅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未來。

— 洪偉念, 行政總裁

尤其對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大自然的價值,例如野生動物、昆蟲、植物、河流、海洋、森林和美麗的風景等。事實是,大自然支撐著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及未來。我們不應該以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免費及視之為理所當然,因而常常將它過度開發。

對於緯利,守護野生生物走廊等同提倡:

  1. 籌劃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綠色走廊)、陸地(淨土)與森林的保育、教育和科普活動
  2. 籌劃SDG&STEAM™研學團、ESG&ClimateAction™企業及機構考察團
  3. 推動「綠色藍圖倡議」,實踐人、社會、經濟與自然融合一體
  4. 宣揚潔淨的水源、糧食和空氣,對人類和大自然生物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5.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人類糧食作物的重要性
  6.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生物獲取氧氣的重要性
  7.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達致陸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8.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應對氣候變化、溫室氣體、吸碳、固碳,達致碳中和的重要性
  9. 保護傳粉(授粉)昆蟲及植物開花植物,以促進生態平衡及生物多樣性
  10. 支持綠色轉型,以綠色金融支持傳統企轉化成綠色產業
  11. 採納綠色能源(清潔和可再生能源),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等
  12. 連接起綠色經濟,讓企業實現支持及贊助公益項目,與大眾共享經濟成就,共繪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13. 支持聯合國《巴黎協定》、《水行動議程》及《生物多樣性公約》
  14. 支持聯合國《3月21日世界冰川日》、《5月20日世界蜜蜂日》及《6月8日世界海洋日》

緯利愛大自然 ——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可持續發展教育(ESD)及環境、社會與企業管治(ESG)

我愛做一些幫助大自然和社會的事情,不僅僅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未來。

— 洪偉念, 行政總裁

尤其對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大自然的價值,例如野生動物、昆蟲、植物、河流、海洋、森林和美麗的風景等。事實是,大自然支撐著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及未來。我們不應該以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免費及視之為理所當然,因而常常將它過度開發。

對於緯利,守護野生生物走廊等同提倡:

  1. 籌劃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綠色走廊)、陸地(淨土)與森林的保育、教育和科普活動
  2. 籌劃SDG&STEAM™研學團、ESG&ClimateAction™企業及機構考察團
  3. 推動「綠色藍圖倡議」,實踐人、社會、經濟與自然融合一體
  4. 宣揚潔淨的水源、糧食和空氣,對人類和大自然生物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5.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人類糧食作物的重要性
  6.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生物獲取氧氣的重要性
  7.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達致陸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8.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應對氣候變化、溫室氣體、吸碳、固碳,達致碳中和的重要性
  9. 保護傳粉(授粉)昆蟲及植物開花植物,以促進生態平衡及生物多樣性
  10. 支持綠色轉型,以綠色金融支持傳統企轉化成綠色產業
  11. 採納綠色能源(清潔和可再生能源),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等
  12. 連接起綠色經濟,讓企業實現支持及贊助公益項目,與大眾共享經濟成就,共繪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13. 支持聯合國《巴黎協定》、《水行動議程》及《生物多樣性公約》
  14. 支持聯合國《3月21日世界冰川日》、《5月20日世界蜜蜂日》及《6月8日世界海洋日》

緯利「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育和教育計劃

守護地球最後一片淨土,讓冰川退燒,讓海洋呼吸,貫通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脈搏,繪製綠色藍圖 – 冰川、陸地、海洋,孕育生物多樣性,促成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 緯利的可持續保育目標

緯利「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育和教育計劃

守護地球最後一片淨土,讓冰川退燒,讓海洋呼吸,貫通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脈搏,繪製綠色藍圖 – 冰川、陸地、海洋,孕育生物多樣性,促成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 緯利的可持續保育目標

守護地球上最後純淨的土地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潔淨的水源、糧食和空氣。冰川涵養出潔淨的淡水資源;水帶著豐富的養分滋潤着土地,水再跟隨河流,並匯入海洋成就了讓海洋呼吸;海洋呼出氧氣並吸收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讓冰川退燒;冰川保持積累和消融的平衡,穩定了地球的氣溫,實現可持續的水資源,孕育出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的生物多樣性和糧食作物。這種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力量,最終讓人類與大自然的健康、和平及繁榮得以可持續發展。

陸地佔地球約三份一面積,是人類的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的文明搖籃,只有好好保管地球上這塊珍貴的淨土,人類與自然的未來才得以可持續發展。陸地(淨土)和潔淨的水源是孕育森林的必需元素,森林覆蓋全球陸地近31%的面積,是80%以上陸地動物、植物和昆蟲等物種的家園。隨著城市和農業化的發展、森林比率的下降及碳排放的增加,破壞了大自然的平衡,嚴重影響陸地生態系統、亦令氣候變暖、污染增加和物種消失。

緯利「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育和教育計劃

緯利通過「綠色藍圖 – 冰川、陸地與海洋保育和教育計劃」啟發大眾與大自然平衡共處的意識,並「教育和宣揚」守護人類最重要的生命元素 – 水、糧食和空氣,構建出環境治理基石;推動社會資源更好分配,構建出持久和平與共融社區;踐行低碳無毒的服務及產品,構建出良好健康與福祉。

小蜜蜂守護全球糧食與生物多樣性。「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育和教育計劃屬於「綠色藍圖」下的「陸地」,以北回歸線國家森林公園為起點,宣揚「城市野生生物走廊」是連繫人與森林的橋樑,也是通往生物多樣性的搖籃。陸地佔地球約三份一面積,森林則覆蓋全球陸地近31%的面積,是80%以上陸地動物、植物和昆蟲等物種的家園。種植開花植物涵養傳粉昆蟲(蜜蜂),再由小蜂穿梭在森林與綠色走廊之間,一方面提高農業生產的數量和質量,一方面增加森林再生,恢復土地,提高抗旱能力,實現宜居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目標、縮小糧食缺口,促進人類健康和福祉。緯利與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聯合起來開展「國家森林公園綠色走廊之旅」,通過全國首個保護陸地聯合行動,攜手企業、機構與師生推動保護蜜蜂等傳粉昆蟲,助力糧食與生物多樣性。同時,在城市開展太陽花生物多樣性加油站™ 種植太陽花。太陽花成長之後,會在城市形成綠色走廊為蜜蜂和蝴蝶提供天然加油站,實踐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可持續發展目標陸地生物(SDG15)、1.5氣候目標和創建可持續城市。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利用《小蜂緯利與花蜜兒飛向地球第三極》的故事編制研學課程,並推廣保護開花植物及傳粉昆蟲,進而提升保護陸地和森林的意識。教育層面,緯利通過「綠色藍圖可持續保育課程」,為學校籌劃可持續發展教育活動(ESD Activity),籌劃「綠色藍圖」:綠色校園講座SDG4™、ESD&STEAM Self-study Channel™ 自學頻道、SDG&STEAM™ 研學團,推動師生保護陸地,實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優質教育(SDG4)。企業及機構層面,緯利通過「綠色藍圖企業與機構SDG及ESG環境保育與社會公益贊助機會及活動」,籌劃「綠色藍圖」:ESG&ClimateAction™ 考察團、氣候行動SDG13™ 講座和ESG行動策略™ 交流會,推動《防治荒漠化公約》、綠色經濟、綠色融資(氣候融資)、潔淨能源及減少碳排放,實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氣候行動(SDG13)。

小蜂緯利與花蜜兒穿越時空飛向地球第三極(第一章:陸地與糧食)

故事要由2050年的地球說起。當時氣候變化嚴重,隨著氣溫的上升,地球亦開始出現「發燒」,原因是地球內一切的事情和生物都是互相緊扣著,一旦大自然失去平衡的能力,人類亦難以獨善其身。因為冰川消融過急,所有冰凍圈及冰川都已經消失,幾乎找不到淡水資源;海洋污染令魚類、珊瑚礁、浮游植物(海洋微藻)和鯨魚絕跡,地球充斥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無法再呼吸到潔淨的空氣;陸地上污染得沒有森林,無法再種植糧食,生物近乎絕跡,藍色地球不再復見。

就在這個時候,生長於南方一個隱蔽綠洲的扎西小蜂緯利,感應到大自然力量的呼喚,要他帶著「綠色藍圖」與德勒花蜜兒開展橫越冰川、陸地與海洋之旅。他們的第一站是陸地。到達後,他們要利用永續數字520開啟「糧食」生命種子,並向大眾宣揚在城市裡築建起野生生物走廊作為蜜蜂之家,支持養蜂業可持續發展。城市野生生物走廊連接起可持續城市和社區,使得蜜蜂等傳粉昆蟲永續健康,並穿梭在太陽花生物多樣性加油站、城市、森林與第三極之間,提高農業生產、增加森林再生及生物多樣性。

「冰川、陸地與海洋繪製『綠色藍圖』,守護人類最重要的生命元素 – 水、糧食和空氣,構建宜居地球。這是來自上天給我的啟示!」扎西小蜂緯利說

「我們要提醒藍色星球的人類,適度拿取自然資源發展經濟,再以經濟成就回饋自然保育與社會發展,實現人、社會、經濟與自然融合一體 – 讓每個人實現綠色生活。」德勒花蜜兒說

「同時,我們要引領大眾『愛大自然、愛社區和愛身邊人』,構建出持久和平與共融社區。」扎西小蜂緯利說

最終,小蜂緯利和花蜜兒在大自然力量的幫忙下經由時空回到2020年的藍色地球。小蜂緯利鼓起勇氣並張開翅膀,與花蜜兒開展尋找解決氣候變化的「1.5°C氣候目標 – 溫室退熱貼」鑰匙。他們希望透過埋下生命種子(水、糧食和空氣),重新走入大自然的心扉,敲響大自然的旋律,並呼籲全球每一位公民採取行動守護大自然,守護瀕危消亡的地球。

小蜂緯利和花蜜兒的下一個旅程是海洋,並會在那裏遇上珍稀的海洋生物。

注釋

1. 陸地:陸地佔地球約三份一面積,是人類的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的文明搖籃,只有好好保管地球上這塊珍貴的淨土,人類與自然的未來才得以可持續發展。森林覆蓋全球陸地近31%的面積,是80%以上陸地動物、植物和昆蟲等物種的家園
2.「糧食」生命種子:七成半的糧食作物都是透過傳粉昆蟲比如蜜蜂的幫忙
3. 520:從 2018 年開始聯合國大會宣佈 5 月 20 日為世界蜜蜂日。無論是政府、機構或民間社會工作人員,還是廣大民眾,都能夠以蜜蜂日為契機,攜手行動,保護傳粉昆蟲,改善生境,改善豐度和多樣性,支持養蜂業可持續發展
4. 太陽花生物多樣性加油站:利用太陽花(向日葵)為傳粉(授粉)昆蟲,比如蜜蜂和蝴蝶提供天然加油站
5. 永續健康:永續健康服務™ 減少96.7% 碳足跡,促進生態平衡,確保人、蜜蜂和蝴蝶(傳粉昆蟲)的安全,實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服務可以應用到冷氣機、梳化、地氈;辦公室、會議室、教職員室;園圃、花園、耕種區和綠化帶,以實踐可持續環境與綠色生活
6. 氣候變化:是指溫度和氣候模式的長期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例如太陽活動的變化和大型火山爆發等。但是,自19世紀以來,人類活動一直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燃燒
7. 溫室氣體:溫室氣體是自然產生的,可以阻擋部分太陽光反射回太空,使得地球溫度適合生物居住,對人類以及其他數以百萬計物種的生存至關重要。然而,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也隨之增加。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溫室氣體,約佔其總量三分之二的二氧化碳(CO2),主要由焚燒化石燃料產生
8.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公約》是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有三項主要目標: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及公正合理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總體目標是鼓勵建設可持續未來的行動
9. 1.5°C氣候目標:根據《巴黎協定》,各國同意大幅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以確保長期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升幅保持在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升溫限制在1.5℃以內
10. 溫室退熱貼:「綠色藍圖 – 溫室退熱貼SDG7™」支持以綠色發展、綠色經濟、綠色融資(氣候融資)、新能源產業鏈及潔淨能源,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
11.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緯利是「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育和教育計劃的始創機構

城市與野生融合一體,編織出大自然的樂章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綠色走廊)是指在城市內部或週邊種植開花植物,包括綠化帶、郊野公園、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 「城市」是指人類的棲息地,「野生生物」是指自然,包括森林和生物的棲息地,「走廊」是指連接自然(森林)和城市(人類)的橋樑。 為人類與自然的橋樑注入生命的主角,就是我們熟悉的溫順、勤奮的小蜜蜂。

超過九成的野生開花植物,都是透過傳粉昆蟲比如蜜蜂的幫忙,也就是因為這個傳粉與授粉的過程令森林再生,孕育出植物多樣性。因為植物多樣性的蓬勃發展,造就了不同生物所需的棲息地,達致人與自然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 – 生物多樣性。

森林為陸地淨化泥土與水源,也充當了我們人類與生物的「天然空氣淨化機」,過濾大氣中的空氣。潔淨的泥土、水源,再加上小蜜蜂這個「大自然傳粉大師」的幫忙,轉化成人類賴以維生超過七成半的糧食作物,也就是80多億人類的糧食。

透過守護「城市野生生物走廊」提高森林的覆蓋面積,從而有效應對氣候暖化,維持自然生態多樣性。緯利相信只有人、社會、經濟、自然融合一體,達致平衡共處,才能維持人類健康、繁榮和可持續。 冰川、淨土與河流合作,成為陸地上各種生物的保姆,提供活動空間、棲息地、水源與食物。

走入大自然的心扉,敲響大自然的旋律

守護和提高森林比率,讓特別是陸上生物構建平衡的生態以及生命多樣性至關重要。森林對於人與環境的作用非常之大,能保持淨土、涵養水源及淨化空氣(釋放氧氣),森林對整體減碳(吸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也有很大的貢獻,加上有助應對溫室氣體,可以說是人類的天然「溫室退熱貼」。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是連繫人與森林的橋樑,也是通往生物多樣性的搖籃!以開花植物涵養傳粉昆蟲(比如蜜蜂),再由這些勤力的小蜂穿梭在森林與綠色走廊之間,將生命種子傳播到淨土上,一方面提高農業生產的數量和質量,保持宜居氣候,確保人類的生存;另一方面森林再生支撐了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與森林共舞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可以是國家的保護區、公園;住宅區內的小花園、露台的盆栽;學校的花園或天台綠化區;商業大廈的空中花園、外牆的盆栽、天台的綠化區;交通運輸車站的綠化區、上蓋的迷你綠洲……只要我們能夠加以想像,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人與自然共生的地方。

從種植開花植物開始,我們可以在城市不同的角落創建「城市野生生物走廊」(天然加油站),然後這些加油站會變成野生生物的自然高速公路、庇護所和食物來源,那麼傳粉及任何野生生物就可以利用綠色走廊作為中途站,來回牠們原有棲息地、覓食場、繁殖地或進行季節性遷徙,為森林、濕地和湖泊等注入生命力,最終實現綠色走廊與森林共舞。

築建生態搖籃,孕育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資源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魚類為近30億人口提供了20%的動物蛋白;超過80%的人類膳食來自植物;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多達80%的人口依靠植物製成的傳統草藥來獲取基本的醫療服務。聯合國定立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又稱生物多樣性計劃) 目的就是要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期望不同的國家、組織、界別都可以按各自的方式,支援落實多樣性。

守護地球最後一片淨土,讓冰川退燒,讓海洋呼吸,貫通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脈搏,繪製綠色藍圖,築建生態搖籃,孕育生物多樣性,讓人類的健康與繁榮得以可持續發展。緯利透過冰川、陸地及海洋計劃,分別守護冰川與水資源、糧食與生物多樣性、海洋生態及潔淨空氣。

對於生物多樣性,大眾較容易的理解是很多的植物和動物類別,極其量會加入微生物在內。但原來真正的生物多樣性,還包括了生態系統方面的冰川、河流、森林、湖泊、沙漠、草原及海洋等。簡單而言,地球上所有物種都是互相關連著,生態系統之間各有不同的連接、互動及影響,最後才能成就美麗的地球。

讓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起動,為地球降溫

1.5°C的含義與重要性是即使全球氣溫只升高零點幾度,其影響也至關重要。對於一些國家和脆弱的生態系統來說,隨著地球溫度每一次的升高,極端氣候事件以及其風險也會加劇。科學證據明確地顯示:為了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嚴重影響,並保住一個宜居的星球,我們必須盡可能地抑制全球變暖,並將這項任務作為當務之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根據《巴黎協定》,各國同意大幅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以確保長期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升幅保持在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升溫限制在1.5℃以內。

由於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暖化,情況就如用一張被子蓋着地球,令熱力無法反射到太空,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目前,因為人類的活動,例如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令我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氣候快速變暖。隨着氣溫的上升,地球亦開始出現「病痛」,原因是地球內一切的事情和生物都是互相緊扣着,一旦大自然失去平衡的能力,人類亦難以獨善其身。

緯利「綠色藍圖 – 溫室退熱貼SDG7™」支持綠色經濟、綠色融資(氣候融資)及潔淨能源,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緯利也支持以「一帶一路倡議」與尤其發展中國家合作開展綠色能源產業(比如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項目,並加上數智化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比例)、農業產能和生態建設合作為傳統行業進行綠色低碳轉型,轉化成綠色產業並構建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同時,我們也大力提倡綠色企業和產業鏈,透過深度參與社會和社區的ESG工作,一方面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SR),另一方面,可以同時實現企業經濟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的方針,共同加速綠色轉化過程,讓全球更快縮減碳排放,以實現“3060”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促成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緯利支持聯合國三大 “里約公約”作為應對氣候危機的重要基石。隨著國慶75周年的來臨,也意味著我國的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1949年全年發電量僅為43億千瓦時。今天,數字已經達到了9.5萬億千瓦時(超2000倍增長)。更令人驚嘆的是社會用電,可再生能源已經佔據了三份一。國家作為光伏發電及風電裝機第一大國,綠色能源的發展是應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舉措。緯利相信以社會及社區層面組織及主導的計劃,能夠更有效的落地落實。透過冰川、陸地和海洋保育和教育計劃連接不同界別,我們共同以行動應對迫在眉睫的全球挑戰,讓大眾和的下一代更加正視地球的「健康」。

緯利引領守護綠色走廊之旅

通過學校巡迴,緯利走訪了多區的中、小學及幼稚園,通過社區有效落實「教育與宣揚」的目標。由「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而孕育出來的扎西小蜂緯利及德勒花蜜兒,正正擔任了計劃的永續大使,除了協助宣揚「綠色藍圖倡議」,更加引領大眾,特別是下一代,踏上守護綠色走廊之旅。

第一個綠色走廊之旅選址在北緯23.5度的北回歸線上,那裏有國家森林公園,也有海候鳥保護區,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開花植物,盛開的花兒與海島上的綠色能源合作,為地球降溫,加上小蜜蜂嗡嗡嗡努力工作,為大自然進行傳粉工作,幫助森林修復,更重要是提升了人類糧食的收成和質量。森林涵養出淨土與養分,經由潔淨淡水流入「南海 – 350藍海洋」為各種海洋生物提供食物,讓海洋呼吸,海洋呼出氧氣,吸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讓冰川退燒,保存了人類與生物賴以維生的潔淨水源,潔淨水源再一次滋潤了陸地,孕育出「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生物多樣性與人類重要的糧食。

緯利引領守護綠色走廊之旅

通過學校巡迴,緯利走訪了多區的中、小學及幼稚園,通過社區有效落實「教育與宣揚」的目標。由「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而孕育出來的扎西小蜂緯利及德勒花蜜兒,正正擔任了計劃的永續大使,除了協助宣揚「綠色藍圖倡議」,更加引領大眾,特別是下一代,踏上守護綠色走廊之旅。

第一個綠色走廊之旅選址在北緯23.5度的北回歸線上,那裏有國家森林公園,也有海候鳥保護區,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開花植物,盛開的花兒與海島上的綠色能源合作,為地球降溫,加上小蜜蜂嗡嗡嗡努力工作,為大自然進行傳粉工作,幫助森林修復,更重要是提升了人類糧食的收成和質量。森林涵養出淨土與養分,經由潔淨淡水流入「南海 – 350藍海洋」為各種海洋生物提供食物,讓海洋呼吸,海洋呼出氧氣,吸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讓冰川退燒,保存了人類與生物賴以維生的潔淨水源,潔淨水源再一次滋潤了陸地,孕育出「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生物多樣性與人類重要的糧食。

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南澳島西部,又稱黃花山森林公園,是內地首個海島國家森林公園,依山面海,風光秀美,物產豐富,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森林公園現有五大景區三十餘個景點,固定林區公路6條,簡易公路6條,總長度33km,另建有林道181km,游步道7條。已修建護林站3個,瞭望台1個,防火庫1個,停車場6個,遊客接待中心1個,遊客服務點5個。隨著建設森林生態旅遊區目標的確立,公園積極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同時保護和開發林場特色產品、體驗。目前公園已建成自然教育體驗景點4個(大尖山、九尖山、石刻山、百龜壽園),自然教育房間3個,自然教育長廊2處,入選2023年「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廣東省森林康養基地」及「國家森林鄉村」等稱號。

北回歸線 – 國家森林公園綠色走廊之旅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連接起大自然的森林與人類的城市,最終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透過籌建綠色走廊SDG&STEAM™研學團、ESG&ClimateAction™企業及機構考察團,讓大眾明白到與蜜蜂等野生物共存的重要性。緯利與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聯合起來,通過全國首個「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聯合保育和教育行動,攜手企業、機構與師生飛翔北回歸線之上的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海島森林覆蓋率達92.3%,島上積極提倡綠色潔淨能源、生態建設和森林再生。獨特的氣候環境,造就了生物多樣性,面向海洋(南海),以淨土地與淡水而生的森林,充分展現陸地與海洋連成一體,實現國家、森林、城市、野生及綠色走廊「合一」,促進人、社會、經濟及自然共生的理念。緯利提倡以綠色能源作為「溫室退熱貼」,安排考察新能源設施(智慧能源),包括陸地與海上風力建設,並學習STEM綠色智慧能源科普實驗,實踐可持續綠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