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利愛大自然 ——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環境、社會與企業管治(ESG)及企業社會責任(CSR)
我愛做一些幫助大自然和社會的事情,不僅僅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未來。
— 洪偉念, 行政總裁
尤其對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大自然的價值,例如野生動物、昆蟲、植物、河流、海洋、森林和美麗的風景等。事實是,大自然支撐著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及未來。我們不應該以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免費及視之為理所當然,因而常常將它過度開發。
對於緯利,守護野生生物走廊等同提倡:
- 籌劃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綠色走廊)、陸地(淨土)與森林的保育、教育和科普活動
- 籌劃SDG&STEAM™研學團、ESG&ClimateAction™企業及機構考察團
- 推動「綠色藍圖倡議」,實踐人、社會、經濟與自然融合一體
- 宣揚潔淨的水源、糧食和空氣,對人類和大自然生物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人類糧食作物的重要性
-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生物獲取氧氣的重要性
-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達致陸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應對氣候變化、溫室氣體、吸碳、固碳,達致碳中和的重要性
- 保護傳粉(授粉)昆蟲及植物開花植物,以促進生態平衡及生物多樣性
- 支持綠色轉型,以綠色金融支持傳統企轉化成綠色產業
- 採納綠色能源(清潔和可再生能源),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等
- 連接起綠色經濟,讓企業實現支持及贊助公益項目,與大眾共享經濟成就,共繪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 支持聯合國《巴黎協定》、《水行動議程》及《生物多樣性公約》
- 支持聯合國《3月21日世界冰川日》、《5月20日世界蜜蜂日》及《6月8日世界海洋日》
緯利愛大自然 ——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可持續發展教育(ESD)及環境、社會與企業管治(ESG)
我愛做一些幫助大自然和社會的事情,不僅僅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未來。
— 洪偉念, 行政總裁
尤其對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大自然的價值,例如野生動物、昆蟲、植物、河流、海洋、森林和美麗的風景等。事實是,大自然支撐著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及未來。我們不應該以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免費及視之為理所當然,因而常常將它過度開發。
對於緯利,守護野生生物走廊等同提倡:
- 籌劃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綠色走廊)、陸地(淨土)與森林的保育、教育和科普活動
- 籌劃SDG&STEAM™研學團、ESG&ClimateAction™企業及機構考察團
- 推動「綠色藍圖倡議」,實踐人、社會、經濟與自然融合一體
- 宣揚潔淨的水源、糧食和空氣,對人類和大自然生物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人類糧食作物的重要性
-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生物獲取氧氣的重要性
-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對於達致陸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 宣揚陸地(淨土)與森林應對氣候變化、溫室氣體、吸碳、固碳,達致碳中和的重要性
- 保護傳粉(授粉)昆蟲及植物開花植物,以促進生態平衡及生物多樣性
- 支持綠色轉型,以綠色金融支持傳統企轉化成綠色產業
- 採納綠色能源(清潔和可再生能源),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等
- 連接起綠色經濟,讓企業實現支持及贊助公益項目,與大眾共享經濟成就,共繪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 支持聯合國《巴黎協定》、《水行動議程》及《生物多樣性公約》
- 支持聯合國《3月21日世界冰川日》、《5月20日世界蜜蜂日》及《6月8日世界海洋日》
緯利「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育和教育計劃
守護地球最後一片淨土,讓冰川退燒,讓海洋呼吸,貫通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脈搏,繪製綠色藍圖,築建生態搖籃,孕育生物多樣性,讓人類的健康與繁榮得以可持續發展
— 緯利的可持續保育目標
緯利「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育和教育計劃
守護地球最後一片淨土,讓冰川退燒,讓海洋呼吸,貫通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脈搏,繪製綠色藍圖,築建生態搖籃,孕育生物多樣性,讓人類的健康與繁榮得以可持續發展
— 緯利的可持續保育目標
守護地球上最後純淨的土地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潔淨的水源、糧食和空氣。冰川涵養出潔淨的淡水資源;水帶著豐富的養分滋潤着土地,水再跟隨河流,並匯入海洋成就了讓海洋呼吸;海洋呼出氧氣並吸收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讓冰川退燒;冰川保持積累和消融的平衡,穩定了地球的氣溫,實現可持續的水資源,孕育出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的生物多樣性和糧食作物。這種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力量,最終讓人類與大自然的健康、和平及繁榮得以可持續發展。
陸地佔地球約三份一面積,是人類的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的文明搖籃,只有好好保管地球上這塊珍貴的淨土,人類與自然的未來才得以可持續發展。陸地(淨土)和潔淨的水源是孕育森林的必需元素,森林覆蓋全球陸地近31%的面積,是80%以上陸地動物、植物和昆蟲等物種的家園。隨著城市和農業化的發展、森林比率的下降及碳排放的增加,破壞了大自然的平衡,嚴重影響陸地生態系統、亦令氣候變暖、污染增加和物種消失。
小蜂緯利與花蜜兒飛向地球第三極
故事要由2050年的地球說起。當時氣候嚴重暖化,所有冰川都已經溶化,幾乎找不到淡水資源;海洋浮游植物絕跡,地球充斥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無法再呼吸到潔淨的空氣;陸地上沒有森林,污染得無法再種植糧食作物,生物近乎絕跡。扎西小蜂緯利誠心向上天祈福,保佑人與自然,最終,得到大自然力量的幫忙,經由時空回到2020年的地球,然後,與德勒花蜜兒開展尋找地球最後一片淨土之旅,透過埋下生命種子及重新譜寫人與自然「綠色藍圖」的樂章,希望可以扭轉地球的命運。
城市與野生融合一體,編織出大自然的樂章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綠色走廊)是指在城市內部或週邊種植開花植物,包括綠化帶、郊野公園、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 「城市」是指人類的棲息地,「野生生物」是指自然,包括森林和生物的棲息地,「走廊」是指連接自然(森林)和城市(人類)的橋樑。 為人類與自然的橋樑注入生命的主角,就是我們熟悉的溫順、勤奮的小蜜蜂。
超過九成的野生開花植物,都是透過傳粉昆蟲比如蜜蜂的幫忙,也就是因為這個傳粉與授粉的過程令森林再生,孕育出植物多樣性。因為植物多樣性的蓬勃發展,造就了不同生物所需的棲息地,達致人與自然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 – 生物多樣性。
森林為陸地淨化泥土與水源,也充當了我們人類與生物的「天然空氣淨化機」,過濾大氣中的空氣。潔淨的泥土、水源,再加上小蜜蜂這個「大自然傳粉大師」的幫忙,轉化成人類賴以維生超過七成半的糧食作物,也就是80多億人類的糧食。
透過守護「城市野生生物走廊」提高森林的覆蓋面積,從而有效應對氣候暖化,維持自然生態多樣性。緯利相信只有人、社會、經濟、自然融合一體,達致平衡共處,才能維持人類健康、繁榮和可持續。 冰川、淨土與河流合作,成為陸地上各種生物的保姆,提供活動空間、棲息地、水源與食物。
走入大自然的心扉,敲響大自然的旋律
守護和提高森林比率,讓特別是陸上生物構建平衡的生態以及生命多樣性至關重要。森林對於人與環境的作用非常之大,能保持淨土、涵養水源及淨化空氣(釋放氧氣),森林對整體減碳(吸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也有很大的貢獻,加上有助應對溫室氣體,可以說是人類的天然「溫室退熱貼」。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是連繫人與森林的橋樑,也是通往生物多樣性的搖籃!以開花植物涵養傳粉昆蟲(比如蜜蜂),再由這些勤力的小蜂穿梭在森林與綠色走廊之間,將生命種子傳播到淨土上,一方面提高農業生產的數量和質量,保持宜居氣候,確保人類的生存;另一方面森林再生支撐了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與森林共舞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可以是國家的保護區、公園;住宅區內的小花園、露台的盆栽;學校的花園或天台綠化區;商業大廈的空中花園、外牆的盆栽、天台的綠化區;交通運輸車站的綠化區、上蓋的迷你綠洲……只要我們能夠加以想像,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人與自然共生的地方。
從種植開花植物開始,我們可以在城市不同的角落創建「城市野生生物走廊」(天然加油站),然後這些加油站會變成野生生物的自然高速公路、庇護所和食物來源,那麼傳粉及任何野生生物就可以利用綠色走廊作為中途站,來回牠們原有棲息地、覓食場、繁殖地或進行季節性遷徙,為森林、濕地和湖泊等注入生命力,最終實現綠色走廊與森林共舞。
築建生態搖籃,孕育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資源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魚類為近30億人口提供了20%的動物蛋白;超過80%的人類膳食來自植物;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多達80%的人口依靠植物製成的傳統草藥來獲取基本的醫療服務。聯合國定立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又稱生物多樣性計劃) 目的就是要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期望不同的國家、組織、界別都可以按各自的方式,支援落實多樣性。
守護地球最後一片淨土,讓冰川退燒,讓海洋呼吸,貫通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脈搏,繪製綠色藍圖,築建生態搖籃,孕育生物多樣性,讓人類的健康與繁榮得以可持續發展。緯利透過冰川、陸地及海洋計劃,分別守護冰川與水資源、糧食與生物多樣性、海洋生態及潔淨空氣。
對於生物多樣性,大眾較容易的理解是很多的植物和動物類別,極其量會加入微生物在內。但原來真正的生物多樣性,還包括了生態系統方面的冰川、河流、森林、湖泊、沙漠、草原及海洋等。簡單而言,地球上所有物種都是互相關連著,生態系統之間各有不同的連接、互動及影響,最後才能成就美麗的地球。
讓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起動,為地球降溫
由於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暖化,情況就如用一張被子蓋着地球,令熱力無法反射到太空,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目前,因為人類的活動,例如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令我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氣候快速變暖。隨着氣溫的上升,地球亦開始出現「病痛」,原因是地球內一切的事情和生物都是互相緊扣着,一旦大自然失去平衡的能力,人類亦難以獨善其身。
緯利提倡以綠色產業作為「溫室退熱貼」,為地球降溫。透過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和水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有效減低溫室氣體排放。我們支持以「一帶一路」綠色能源產業與尤其發展中國家合作開展智慧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項目,並加上數智化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比例。緯利支持綠色金融為傳統行業進行綠色低碳轉型,轉化成綠色產業並構建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我們也同時大力提倡風光電等新能源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透過深度參與社會和社區的ESG工作,一方面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SR),另一方面,可以同時實現企業經濟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的方針,共同加速綠色轉發過程,讓全球更快縮減碳排放,以實現 “3060”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實踐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隨著氣候變化造成的全球暖化變得更加嚴峻,緯利相信以社會及社區層面組織及主導的計劃,能夠更有效的落地落實。透過冰川、陸地和海洋保育和教育計劃吸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及採納綠色能源來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長遠解決方案,這對於人及生態系統至關重要。由緯利創建的各種可持續發展活動,背後的本質都是從教育和科普層面,讓大眾和我們的下一代更加正視地球的「健康」。
緯利引領守護綠色走廊之旅
通過學校巡迴,緯利走訪了多區的中、小學及幼稚園,通過社區有效落實「教育與宣揚」的目標。由「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而孕育出來的扎西小蜂緯利及德勒花蜜兒,正正擔任了計劃的永續大使,除了協助宣揚「綠色藍圖倡議」,更加引領大眾,特別是下一代,踏上守護綠色走廊之旅。
第一個綠色走廊之旅選址在北緯23.5度的北回歸線上,那裏有國家森林公園,也有海候鳥保護區,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開花植物,盛開的花兒與海島上的綠色能源合作,為地球降溫,加上小蜜蜂嗡嗡嗡努力工作,為大自然進行傳粉工作,幫助森林修復,更重要是提升了人類糧食的收成和質量。森林涵養出淨土與養分,經由潔淨淡水流入「南海 – 350藍海洋」為各種海洋生物提供食物,讓海洋呼吸,海洋呼出氧氣,吸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讓冰川退燒,保存了人類與生物賴以維生的潔淨水源,潔淨水源再一次滋潤了陸地,孕育出「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生物多樣性與人類重要的糧食。
緯利引領守護綠色走廊之旅
通過學校巡迴,緯利走訪了多區的中、小學及幼稚園,通過社區有效落實「教育與宣揚」的目標。由「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而孕育出來的扎西小蜂緯利及德勒花蜜兒,正正擔任了計劃的永續大使,除了協助宣揚「綠色藍圖倡議」,更加引領大眾,特別是下一代,踏上守護綠色走廊之旅。
第一個綠色走廊之旅選址在北緯23.5度的北回歸線上,那裏有國家森林公園,也有海候鳥保護區,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開花植物,盛開的花兒與海島上的綠色能源合作,為地球降溫,加上小蜜蜂嗡嗡嗡努力工作,為大自然進行傳粉工作,幫助森林修復,更重要是提升了人類糧食的收成和質量。森林涵養出淨土與養分,經由潔淨淡水流入「南海 – 350藍海洋」為各種海洋生物提供食物,讓海洋呼吸,海洋呼出氧氣,吸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讓冰川退燒,保存了人類與生物賴以維生的潔淨水源,潔淨水源再一次滋潤了陸地,孕育出「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生物多樣性與人類重要的糧食。
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南澳島西部,又稱黃花山森林公園,是內地首個海島國家森林公園,依山面海,風光秀美,物產豐富,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森林公園現有五大景區三十餘個景點,固定林區公路6條,簡易公路6條,總長度33km,另建有林道181km,游步道7條。已修建護林站3個,瞭望台1個,防火庫1個,停車場6個,遊客接待中心1個,遊客服務點5個。隨著建設森林生態旅遊區目標的確立,公園積極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同時保護和開發林場特色產品、體驗。目前公園已建成自然教育體驗景點4個(大尖山、九尖山、石刻山、百龜壽園),自然教育房間3個,自然教育長廊2處,入選2023年「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廣東省森林康養基地」及「國家森林鄉村」等稱號。
北回歸線 – 國家森林公園綠色走廊之旅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連接起大自然的森林與人類的城市,最終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透過籌建綠色走廊SDG&STEAM™研學團、ESG&ClimateAction™企業及機構考察團,讓大眾明白到與蜜蜂等野生物共存的重要性。緯利與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聯合起來,通過全國首個「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聯合保育和教育行動,攜手企業、機構與師生飛翔北回歸線之上的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海島森林覆蓋率達92.3%,島上積極提倡綠色潔淨能源、生態建設和森林再生。獨特的氣候環境,造就了生物多樣性,面向海洋(南海),以淨土地與淡水而生的森林,充分展現陸地與海洋連成一體,實現國家、森林、城市、野生及綠色走廊「合一」,促進人、社會、經濟及自然共生的理念。緯利提倡以綠色能源作為「溫室退熱貼」,安排考察新能源設施(智慧能源),包括陸地與海上風力建設,並學習STEM綠色智慧能源科普實驗,實踐可持續綠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