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利愛大自然 ——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環境、社會與管治(ESG)及企業社會責任(CSR)

我愛做一些幫助大自然和社會的事情,不僅僅是為了現在,而是為了未來。

— W.L. Hung, 行政總裁

尤其對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大自然的價值,例如野生動物、昆蟲、植物、河流、海洋、森林和美麗的風景等。事實是,大自然支撐著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及未來。我們不應該以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免費及視之為理所當然,因而常常將它過度開發。

對於緯利,守護冰川和冰川水資源等同提倡:

  1. 守護第三極、南極和北極,減緩冰川消融速度
  2. 建立緯利「第三極香港冰川科普館」,推動保護冰川教育和科普
  3. 建立緯利「天山香港冰川研究院」,推動保護冰川學術研究
  4. 引領大眾守護冰川,推動冰雪生態遊學及考察
  5. 探索「綠色藍圖」,建設「冰雪生態,冰雪經濟」
  6. 讓冰川退燒、守護野生生物走廊、讓海洋呼吸,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7. 緯利「讓冰川退燒」作為起點,實踐「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和大自然可持續發展目標
  8. 支持聯合國“水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行動十年及《巴黎協定》
  9. 支持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將2025年定為「國際冰川保護年」及聯合國「世界冰川日」
  10. 「3060雙碳目標(碳峰值及碳中和)」及低碳生活
  11. 構建「生態搖籃」,作為不同生物的種子銀行
  12. 促進循環經濟,以未來可永續發展和資源共生作為目標
  13. 採納綠色能源(清潔和可再生能源),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等
  14. 經濟發展目標與大自然(地球)平衡共處,實踐永續目標(SDGs)
  15. 生物多樣性和平衡的生態是人類的寶藏,也是人類通往未來的希望

緯利愛大自然 ——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環境、社會與管治(ESG)及企業社會責任(CSR)

我愛做一些幫助大自然和社會的事情,不僅僅是為了現在,而是為了未來。

— W.L. Hung, 行政總裁

尤其對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大自然的價值,例如野生動物、昆蟲、植物、河流、海洋、森林和美麗的風景等。事實是,大自然支撐著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及未來。我們不應該以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免費及視之為理所當然,因而常常將它過度開發。

對於緯利,守護冰川和冰川水資源等同提倡:

  1. 守護第三極、南極和北極,減緩冰川消融速度
  2. 建立緯利「第三極香港冰川科普館」,推動保護冰川教育和科普
  3. 建立緯利「天山香港冰川研究院」,推動保護冰川學術研究
  4. 引領大眾守護冰川,推動冰雪生態遊學及考察
  5. 探索「綠色藍圖」,建設「冰雪生態,冰雪經濟」
  6. 讓冰川退燒、守護野生生物走廊、讓海洋呼吸,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7. 緯利「讓冰川退燒」作為起點,實踐「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和大自然可持續發展目標
  8. 支持聯合國“水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行動十年及《巴黎協定》
  9. 支持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將2025年定為「國際冰川保護年」及聯合國「世界冰川日」
  10. 「3060雙碳目標(碳峰值及碳中和)」及低碳生活
  11. 構建「生態搖籃」,作為不同生物的種子銀行
  12. 促進循環經濟,以未來可永續發展和資源共生作為目標
  13. 採納綠色能源(清潔和可再生能源),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等
  14. 經濟發展目標與大自然(地球)平衡共處,實踐永續目標(SDGs)
  15. 生物多樣性和平衡的生態是人類的寶藏,也是人類通往未來的希望

緯利「讓冰川退燒」保育和教育計劃
讓冰川退燒,為地球降溫

守護地球最後一片淨土,讓冰川退燒,讓海洋呼吸,貫通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脈搏,繪製綠色藍圖,築建生態搖籃,孕育生物多樣性,讓人類的健康與繁榮得以可持續發展

— 緯利的永續保育目標

緯利「讓冰川退燒」保育和教育計劃

讓冰川退燒,為地球降溫

守護地球最後一片淨土,讓冰川退燒,讓海洋呼吸,貫通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脈搏,繪製綠色藍圖,築建生態搖籃,孕育生物多樣性,讓人類的健康與繁榮得以可持續發展

— 緯利的永續保育目標

緯利守護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

三極是青藏高原、北極、南極的稱呼。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和土地,生活在「世界屋脊」之上的藏族,更明白到潔淨水源和淨土的珍貴。青藏高原 (第三極) 及新疆地區上有很多古老的冰川,冰川融水形成了水資源,水加上土地滋養著大自然,為大地構建綠洲,為河流注入跳動脈搏,孕育了萬物包括人類。同樣,冰川融水變成河流帶著養分,最終融入大海,滋養海洋生物「讓海洋呼吸」。

緯利與大眾共同構建屬於人類未來的「生態搖籃」,作為不同生物的種子銀行和牠們孕育成長的棲息地。說到底,生物多樣性和平衡的生態是人類的寶藏,也是人類通往未來的希望。緯利願意與大眾肩並肩,保護地球上最潔淨的地區。我們同時提倡在不同地域,包括在城市裏建立「綠色走廊」,與未來的「種子」一起努力探索和建立「綠色藍圖」,建設「冰雪生態,冰雪經濟」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和地球。

冰川不僅是美麗的自然風景,也是重要的生態資源

冰川非常壯麗,但當它面對氣候變化這個宿敵,卻變得非常無助和脆弱。冰川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調節固態和液態水(冰川積累和冰川消融)。溫室氣體加上黑炭懸浮粒子沉降到冰雪表面的影響,令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及冰川融水加快,最終湖泊水位上升,淹沒草原和村莊。另外一個情況是,冰川因為融水過急而消失,湖泊和綠洲亦會因此而變成乾旱之地,本來賴以維生的牲口和居民,將無以為繼。

守護脆弱的「亞洲水塔」

青藏高原上的祁連山、新疆阿爾泰山、天山及昆侖山等龐大的冰川群形成潔淨的冰川水源。這裡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和長江的起點,同時也是亞洲13條江河,包括湄公河、印度河、恒河等發源地。這裏亦有中國境內唯一一條向北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 額爾齊斯河,水源發源地便是阿爾泰山。

這裡擁有湖泊5萬平方公里、冰川10萬平方公里、常年積雪30萬平方公里、水源蘊含超過9萬億立方米,涉及20多億人口的生存和發展,所以被稱為「亞洲水塔」。藏族傳統的說法,岡底斯山是「萬山之父」 ,瑪旁雍措湖是「萬水之源」,世界上一切的山和水都是源自於此。

讓冰川退燒,為地球降溫

2021年8月,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冰凍圈監測計畫(GCW)專家組委員和第三極區域氣候服務中心(TPRCC)專家組委員王飛騰教授,帶領團隊登上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的達古冰川,做了減緩冰川消融實驗。冰川消融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的短波輻射,冰川對短波輻射的吸收主要取決於冰川表面的反照率,能減緩冰川的消融。實驗兩個月,在冰川上覆蓋反光隔熱材料能夠減慢消融速度,與沒做任何防護措施的冰川相比,減緩消融厚度達到1米。

為冰川蓋上「退熱貼」,讓冰川退燒

緯利借鑑風幡的五種色彩,讓冰川退燒。(紅 – 火焰)建造大風扇(風能發電),為冰川吹走火熱高溫;(黃 – 土地)土地上種植太陽花和開花植物,為冰川遮蔭降溫;(綠 – 水)增加海洋裏的浮游植物數量,為冰川吸走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藍 – 天空)建造陸上藍海光伏發電,讓熱力形成生命力;(白 – 白雲)鋪設退熱貼(反光隔熱材料),反射太陽短波輻射。

隨著氣候狀況變得更加嚴峻,緯利相信以社區層面組織及主導的計劃,能夠更有效落地,這個對於人及生態系統至關重要。由緯利引入的各種保護冰川實驗或活動,背後的本質都是從教育和科普層面,令大眾和我們的下一代更加正視冰川萎縮和消退的問題。然後再透過其它同樣由緯利創立的陸地和海洋保育計劃,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來應對氣候變化,真正實現長遠解決方案。

拯救融化的冰川和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作為地球第三極,是僅次於南極、北極的冰雪儲地。全球半數人口直接或間接依賴冰川作為家庭用水、農業用水和發電用水的來源。冰川也是生物多樣性的支柱,滋養著眾多生態系統。當冰川迅速融化時,人類面臨缺水和洪水等自然災害的風險亦隨之而增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最新研究顯示,世界遺產地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其中三分之一將在2050年前消失。教科文組織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合作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由於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溫升高,這些冰川自2000年以來一直在加速消融。

冰川作為全球生態系統中特殊而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維持區域生態穩定和調節融水徑流具有重要意義,但氣候變化導致的融化威脅了這一重要資源。然而隨著全球變暖,達古冰川因顯著的消融,其冰川總面積已從1980年的2.65平方公里縮小至2020年的0.54平方公里。於是,緯利與達古冰川管理局及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聯合起來組成「冰川永續夥伴」,通過「讓冰川退燒」進一步加強冰川保護方面的科學研究,加上以冰川研學旅遊作為教育和宣揚,推動大眾保護冰川和冰川水資源。

緯利引領守護冰川之旅

緯利創立「讓冰川退燒」保育和教育計劃,主軸是圍繞保護冰川、宣揚冰川及冰川水資源對於人類和生物的重要性。緯利引領守護冰川之旅,向大眾和學生展示如何以「以冰川生態支撐社會和經濟發展,以經濟成果回饋冰川保育」的理念 – 也就是在提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同時,實踐與大自然和平及平衡共處,謀求人類現在和未來和平、健康及繁榮的可持續發展。冰川雖然離我們很遠,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愛大自然,願意在發展的同時肩負起環境保護的責任,我們便能夠守護冰川、減慢冰川融化的速度、減緩冰川消融,造福人類的未來。

緯利作為「讓冰川退燒」計劃發起機構,牽頭向「緯利冰川科研和人才培養」注入啟動基金,作為「第三極4860遊學團」、「第三極4860研學團」和「第三極4860 SDG及ESG考察團」培訓科研和導賞大使,為學生和參與者提供堅實的冰川科學基礎,從而達致冰川生態可持續發展。緯利獲得中國科學院天山冰川觀測試驗站與達古冰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的支持,在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達古冰川建立緯利「第三極香港冰川科普館」,加上以「讓冰川退燒」學界巡迴為立足點和起點,籌劃學術研究、考察和遊學,以普及的方式引領大眾親身踏上冰川保育之旅。同時,透過「教育和宣揚」的工作提倡保護第三極、南極和北極,讓大眾特別是下一代,明白到保護冰川等同保護人類最珍貴的淡水資源、大自然和地球。

用我們的雙手保護冰川

緯利「讓冰川退燒」作為起點,實踐「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和大自然可持續發展目標。冰川蘊藏著全球大約78%的淡水資源,對調節地球氣溫、全球熱平衡和水平衡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緯利提倡從社會及社區層面守護冰川和冰川水資源,通過「教育和宣揚」關注氣候變化、「3060雙碳目標(碳峰值及碳中和)」、低碳生活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另外,緯利與小蜜蜂及太陽花兒築起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種植浮游植物讓海洋呼吸、籌劃冰川之旅讓冰川退燒,以保持冰川積累和消融的平衡。

緯利相信採納風能、水能、太陽能(光伏發電)、地熱能等綠色能源(清潔和可再生能源),配以循環經濟作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和資源共生目標。發展經濟的同時,建設「白色生態,白色經濟」作為推動冰雪生態,冰雪經濟,與 “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的理念互相呼應,共同實踐永續目標。人類保護好地球,就是保護好現在和未來人類的和平、健康與繁榮。緯利深信人類應該要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最近50年來青藏高原的溫度平均每10年上升0.3到0.4攝氏度,是全球升溫速度的2倍,而環境審計委員會(EAC)極地研究環境審計小組委表示北極變暖的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快4倍。緯利希望通過一系列的保育和教育計劃,全力推動保護冰川和生物多樣性,支持聯合國“水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行動十年(2018-2028),以及《巴黎協定》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2℃,最好是1.5℃之內。同時,緯利支持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將2025年定為「國際冰川保護年」及聯合國3月21日「世界冰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