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育和教育計劃

守護陸地與糧食

實踐保護陸地生物SDG15。以行動應對氣候危機,翱翔新疆伊犁州唐布拉蜜蜂小鎮,創建宜居城市。推動種植開花植物及採納低碳無毒「永續健康服務」以涵養蜜蜂。恢復土地、森林再生,實現宜居氣候,促進人類健康和福祉。

我愛做一些幫助大自然和社會的事情,不僅僅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未來。

— 洪偉念, 行政總裁

冰川、陸地、海洋融合一體

守護地球最後一片淨土,讓冰川退燒,讓海洋呼吸,貫通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脈搏,繪製綠色藍圖 – 冰川、陸地與海洋融合一體,推動綠色發展,孕育生物多樣性,促成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提倡:

  1. 「蜜蜂」保護陸地生物SDG15,守護陸地與糧食
  2. 陸地是涵養糧食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貢獻者
  3. 「綠色藍圖:冰川、陸地、海洋融合一體」應對氣候危機、貧困
  4. 「人、社會、經濟、自然融合一體」推動人類走向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5. 「兩地共融」活動踐行保育、教育、科普、文化交流
  6. 綠色經濟、綠色融資(氣候融資)、綠色轉型及潔淨能源減少碳排放,緩解全球變暖
  7. 有序推進綠色發展構建宜居地球,踐行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和1.5氣候目標(Climate Goals)
  8. 「一帶一路倡議」與尤其發展中國家合作開展綠色能源產業、農業產能和生態建設合作
  9. 聯合國《巴黎協定》、《生物多樣性公約》、《防治荒漠化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水行動議程》、《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10. 聯合國《2025國際冰川保護年》、《3月21日世界冰川日》、《3月22日世界水日》、《5月20日世界蜜蜂日》、《6月8日世界海洋日》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守護陸地與糧食

對於一些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大自然的價值,例如冰川、陸地、海洋、野生動物、昆蟲、植物、河流、森林以及美麗的自然景觀等等。事實上,大自然支撐著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和未來,包括滋養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水、食物和空氣。我們不應該認為大自然是取之不盡,將其過度開發利用。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糧食和空氣。冰川涵養出潔淨的淡水資源;水帶著豐富的養分並沿着「城市野生生物走廊」流到陸地孕育出糧食和生物多樣性;水再跟隨河流並匯入海洋,成就了「讓海洋呼吸」;海洋呼出氧氣並吸收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讓冰川退燒」;冰川保持積累和消融的平衡,穩定了地球的氣溫,實現可持續的水資源。這種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力量,最終讓人類與大自然的健康、和平及繁榮得以可持續發展。

「冰川、陸地、海洋融合一體」,以「整體」方式去照顧好地球,讓地球「退燒」。通過保護冰川,我們保護了陸地;通過保護陸地,我們保護了海洋;通過保護海洋,我們保護了冰川。大自然與人類本就是一環扣一環,相互影響,互相倚靠。

陸地佔地球約三份一面積,是人類的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的文明搖籃,只有好好保管地球上這塊珍貴的淨土,人類與自然的未來才得以可持續發展。陸地(淨土)和潔淨的水源是孕育森林的必需元素,森林覆蓋全球陸地近31%的面積,是80%以上陸地動物、植物和昆蟲等物種的家園。隨著城市和農業化的發展、森林比率的下降及碳排放的增加,破壞了大自然的平衡,嚴重影響陸地生態系統、亦令氣候變暖、污染增加和物種消失。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育和教育計劃

「綠色藍圖」倡議冰川、陸地、海洋融合一體的理念,以行動應對氣候危機、貧困,並推動人類走向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礙於冰川、陸地、海洋一直較少被外界所深入認識,以為只是一個地域、地理上的分割及名稱,以致大眾忽略了它們對人類與生物生存的絕對重要性。「綠色藍圖-冰川與水、陸地與糧食、海洋與空氣」代表著「讓冰川退燒、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讓海洋呼吸」保育和教育計劃,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及氣候目標(Climate Goals)的關係非常密切。目的是要啟發民眾與大自然平衡共處的意識,從根本上守護人類最重要的生命元素 – 水、糧食和空氣。

聯合國指出陸地生態系統對維持人類生活至關重要,它貢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並蘊藏著多種文化價值、精神價值和經濟價值。然而,世界正面臨著氣候變化、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這三重危機。要維持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社會、經濟和環境功能,全球努力和地區努力至關重要,對於發展中國家和熱帶地區尤其如此。

然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快。在全球範圍內,地球上五分之一的土地已經退化,面積幾乎相當於印度和俄羅斯面積的總和。土地退化導致物種滅絕,加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其所支援的生態系統服務也可以成為氣候變化適應和減災戰略的基礎,因為生物多樣性增強了人類的復原力。

我們需要改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5(陸地生物),並認識到大自然是我們地球生命賴以生存之根。2022年12月,196個國家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上通過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目標15提供了新的動力,概述了到2050年要實現的四個結果導向目標和到2030年要實現的23個具體目標。

全球近90%的野生開花植物物種完全或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動物授粉,而對於全球超過75%的糧食作物和35%的農業用地來說,授粉同樣重要。授粉媒介不僅直接促進糧食安全,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也至關重要。為了提高人們對於授粉媒介重要性的認識,瞭解授粉媒介所面臨的威脅及其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從 2018 年開始,聯合國大會宣佈 5 月 20 日為世界蜜蜂日。該紀念日旨在加強針對蜜蜂和其他授粉媒介的保護措施,將極大地幫助解決與全球糧食供應相關的問題,並消除發展中國家的饑餓問題。

綠色經濟,環境-社會,綠色生活。2022年5月20日,緯利創立「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育和教育計劃,成為計劃始創機構。陸地佔地球約三份一面積,是人類的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的文明搖籃。陸地上近31%的面積是森林,也是80%以上陸地動物、植物和昆蟲等物種的家園。陸地之大,在過去的保護行動中,一是較為籠統,以「保護環境」作為概括;另一種,則以保護陸地上個別物種作為主導。但不管那種方式,每每要到落實的時候,卻難以入手。明明想提升民眾的意識,卻無法讓民眾近距離觀察,看得到、摸得到。有見及此,「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用上蜜蜂與太陽花作為主角,然後進行三部曲,先保護好蜜蜂,再由蜜蜂保護好森林,最後保護糧食與生物多樣性。此外,更通過「小蜂緯利奇幻之旅」的故事,將保護冰川、陸地、海洋的理念,以顯淺易明的故事呈現給大眾。

自2022年起,「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不斷走入各大、中小學及幼稚園推動以開花植物涵養蜜蜂,守護陸地。最終,希望同步落實理念及實踐,攜手科學家、企業和機構代表、師生與民眾,推動人類走向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城市野生生物走廊」同步帶出多個倡議,包括「太陽花生物多樣性充電站、永續健康行動、蜜蜂之家」 – 提倡民眾在城市裏及周邊種植開花植物、減少或停用有毒除害劑和清潔劑、採納「重置和放歸」的方式保護蜜蜂,而非以除害劑撲殺蜜蜂。目的是要啟發民眾去保護好蜜蜂,再由蜜蜂穿梭在森林與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之間,一方面提高農業生產的數量和質量,一方面增加森林再生、恢復土地、提高抗旱能力,實現宜居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目標、縮小糧食缺口,促進人類健康和福祉。

2025年7月30日,緯利更加連接到新疆伊犁州尼勒克縣政府機關與綠色企業,向大眾展示由蜜蜂主導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新疆黑蜂保護區 – 蜜蜂小鎮,在城市裏推動蜜蜂產業,包括以蜜蜂為主題的酒店、飲食、生態旅遊和第三極冰川蜂蜜™。同時,向各地的大城市立下可持續發展城市的範例,在唐布拉-百里畫廊搭建起「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讓大眾明白到保護蜜蜂等同保護陸地與糧食的重要性。

「小蜂緯利奇幻之旅」第一章:小蜂緯利與花蜜兒穿越時空飛向地球第三極(陸地與糧食)

「你會經歷奇幻之旅,德勒花蜜兒會在天山腳下開滿太陽花的唐布拉等待著你!」風帶著大自然的口訊

故事要由2050年的地球說起,全球氣候變化引發水、糧食、空氣等危機。隨著氣候危機導致氣溫上升,地球亦開始出現「發燒」,藍色地球不再復見。冰川、陸地、海洋一直被外界忽略它們對人類與生物的重要性。其實,冰川、陸地、海洋分別守護著人類最重要的生命元素 – 水、糧食和空氣。

就在這個時候,生長於南方一個隱蔽綠洲的扎西小蜂緯利,感應到大自然力量的呼喚,要他推動世界走向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因為冰川消融過急,冰凍圈和冰川加速融化、積雪減少、多年凍土融化加劇,使山區徑流變得更加不穩定和不確定,幾乎找不到淡水資源!」冰川帶著大自然的口訊

「海洋污染令魚類、珊瑚礁、浮游植物(海洋微藻)和鯨魚絕跡,地球充斥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無法再呼吸到潔淨的空氣;陸地上污染得沒有森林,無法再種植糧食,生物近乎絕跡,藍色地球不再復見。」海洋帶著大自然的口訊

「小蜂緯利你要帶著『綠色藍圖』與花蜜兒開展『冰川、陸地與海洋之旅』。第一站是陸地,到達後,你們需要尋找第三極蜜蜂族及被封印在唐布拉的黑蜂族。」陸地帶著大自然的口訊

「你們要利用力量數字520解碼『糧食』生命種子,並向人類宣揚在城市裡築建起『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作為『蜜蜂之家』。」陸地說

「鼓勵人類支持『永續健康行動』減少碳排放,促成可持續城市和社區,使得蜜蜂穿梭在『太陽花生物多樣性充電站』、城市與森林之間。」太陽說

「教育人類守護『城市野生生物走廊』和土地,提高農業生產、增加森林再生及生物多樣性。」陸地說

「冰川、陸地與海洋繪製出『綠色藍圖』,作為守護人類最重要的生命元素 – 水、糧食和空氣,構建宜居地球。這是大自然給我的啟示!」小蜂緯利說

「蜜蜂為我們提供糧食、藥物,甚至守護著地球的健康與美麗。我們要提醒藍色星球的人類,適度拿取自然資源以發展經濟,再以經濟成就回饋自然與社會。」花蜜兒說

「我要提醒藍色星球的人類『愛大自然、愛社區和愛身邊人』,推動多元文化構建民族共融與共融社區。為人類現在和未來的健康、和平與繁榮貢獻力量。」小蜂緯利說

最終,小蜂緯利和花蜜兒在大自然力量的幫忙下經由時空回到2020年的藍色地球。小蜂緯利鼓起勇氣並張開翅膀,與花蜜兒開展尋找解決氣候變化的「溫室退熱貼」1.5°C鑰匙。他們希望透過埋下生命種子(水、糧食和空氣),喚醒人類採取行動守護大自然。重新走入大自然的心扉,促成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守護瀕危消亡的地球。

小蜂緯利和花蜜兒的下一個旅程是海洋,並會在那裏遇上珍稀的海洋生物。

「城市野生動物走廊」體驗式學習:

  1. 唐布拉:唐布拉是新疆伊犁州尼勒克縣境內喀什河峽谷草原景觀的統稱,得名於縣城東南105公里處的一個山溝,因其溝東測山梁上有幾塊碩大無比的岩塊,恰似玉璽印章,故名唐布拉,哈薩克語即大印章
  2. 「綠色藍圖」:「綠色藍圖」推動冰川、陸地與海洋融合一體,走出人、社會、經濟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3. 陸地:陸地佔地球約三份一面積,是人類的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的文明搖籃,只有好好保管地球上這塊珍貴的淨土,人類與自然的未來才得以可持續發展。森林覆蓋全球陸地近31%的面積,是80%以上陸地動物、植物和昆蟲等物種的家園
  4. 力量數字520:為了提高人們對於授粉媒介重要性的認識,瞭解授粉媒介所面臨的威脅及其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聯合國將5月20日定為世界蜜蜂日
  5. 「糧食」生命種子:七成半的糧食作物都是透過傳粉昆蟲比如蜜蜂的幫忙
  6. 「永續健康行動」:旨在推動企業、機構、學校、家居的家具及冷氣機、植物等應用永續健康服務™,充分達致深層清潔、去除致敏源與害蟲,踐行可持續環境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 –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
  7.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緯利是「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育和教育計劃的始創機構。計劃推動大眾種植開花植物以涵養傳粉昆蟲蜜蜂等,提升生物多樣性及糧食作物的收成,踐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5
  8. 「蜜蜂之家」:「蜜蜂之家」保育和教育計劃以「重置和放歸」的方式保育蜜蜂,推動大眾減少或停用有毒除害劑(殺蟲水)。除了在經濟上會直接支持蜜蜂保育組織外,我們還會向山區及鄉村的養蜂戶購買蜂蜜,讓他們可以繼續守護蜜蜂、守護人類的未來
  9. 「太陽花生物多樣性充電站」:鼓勵大眾種植開花植物,讓傳粉昆蟲比如蜜蜂和蝴蝶休息、補充能量,令到牠們可以穿梭在森林、城市及棲息地之間
  10.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公約》是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有三項主要目標: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及公正合理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總體目標是鼓勵建設可持續未來的行動
  11. 「溫室退熱貼」:旨在推動綠色發展包括綠色經濟、綠色融資(氣候融資)及潔淨能源。通過支持可持續發展教育、科學行動、綠色產業、生態旅遊等,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
  12. 1.5°C鑰匙:根據《巴黎協定》,各國同意大幅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以確保長期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升幅保持在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升溫限制在1.5℃以內

城市與野生融合一體,編織出大自然的樂章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是指在城市內部或週邊種植開花植物,包括綠化帶、郊野公園、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城市」是指人類,「野生」是指自然,包括森林和生物的棲息地,「生物走廊」是指連接自然(森林)和城市(人類)的橋樑。為人類與自然的橋樑注入生命的主角,就是我們熟悉的溫順、勤奮的小蜜蜂。守護和提高森林比率,讓特別是陸上生物構建平衡的生態以及生命多樣性至關重要。森林對於人與環境的作用非常之大,能保持淨土、涵養水源及淨化空氣(釋放氧氣),森林對整體減碳(吸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也有很大的貢獻,加上有助應對溫室氣體,可以說是人類的天然「溫室退熱貼」。

超過九成的野生開花植物,都是透過傳粉昆蟲比如蜜蜂的幫忙,也就是因為這個傳粉與授粉的過程令森林再生,孕育出植物多樣性。因為植物多樣性的蓬勃發展,造就了不同生物所需的棲息地,達致人與自然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 – 生物多樣性。森林為陸地淨化泥土與水源,也充當了我們人類與生物的「天然空氣淨化機」,過濾大氣中的空氣。潔淨的泥土、水源,再加上小蜜蜂這個「大自然傳粉大師」的幫忙,轉化成人類賴以維生超過七成半的糧食作物,也就是80多億人類的糧食。透過守護「城市野生生物走廊」提高森林的覆蓋面積,從而有效應對氣候暖化,維持自然生態多樣性。只有人、社會、經濟、自然融合一體,達致平衡共處,才能維持人類健康和繁榮。

唐布拉-百里畫廊搭建起「城市野生生物走廊」

翱翔新疆伊犁州唐布拉「太陽花生物多樣性充電站」百里畫廊,「永續健康行動」築起「海拔1800米的蜜蜂城市」。綠色產業紮根天山,並構建宜居城市。「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保護了健康的陸地,創建可持續城市,與蜜蜂守護者攜手守護「蜜蜂之家」,推動生物多樣性及確保糧食豐收。


陸地佔地球約三份一面積,是人類的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的文明搖籃,只有好好保管地球上這塊珍貴的淨土,人類與自然的未來才得以可持續發展。陸地和潔淨的水源是孕育森林的必需元素,森林覆蓋全球陸地近31%的面積,是80%以上陸地動物、植物和昆蟲等物種的家園。隨著城市和農業化的發展、森林比率的下降及碳排放的增加,破壞了大自然的平衡,嚴重影響陸地生態系統、亦令氣候變暖(全球變暖)、污染增加和物種消失。

蜜蜂是農糧作物的重要授粉者,不僅是生態系不可或缺的角色,更對全球糧食供應,以至到對抗貧窮都有着重要的影響。「城市野生生物走廊」推動大眾種植開花植物以涵養傳粉昆蟲蜜蜂等,提升生物多樣性及糧食的收成,踐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5。同步,緯利推動「永續健康行動」、「太陽花生物多樣性充電站」及「蜜蜂之家」倡議。「永續健康行動」鼓勵政府、企業、機構、學校、家居採納低碳無毒服務及產品去除致敏源與常見害蟲、充分達致深層清潔及環境良好健康;「太陽花生物多樣性充電站」鼓勵大眾種植開花植物,讓傳粉昆蟲比如蜜蜂和蝴蝶休息、補充能量,令到牠們可以穿梭在森林、城市及棲息地之間。「蜜蜂之家」以「重置和放歸」的方式保育蜜蜂,推動大眾不要殺滅蜜蜂,讓蜜蜂繼續大自然賦予牠們的天職。

唐布拉是尼勒克縣境內喀什河峽谷草原景觀的統稱。新疆黑蜂自然保護區地處天山腹地的唐布拉,平均海拔約1800米。這裡有著優質的草原、植被,蜜源植物十分豐富,有260餘種野山花,其中具有中藥保健價值的花草就達76種,藥用植物有黨參、益母草、貝母、野薄荷、百里香、蒲公英等,營養價值極高。每年6-8月間,植物競相開放,這些都是新疆黑蜂最好的蜜源植物,這就是為什麼第三極冰川蜂蜜™(新疆黑蜂蜂蜜)的波美度(°Bé)達到≥42度以上。

如今,尼勒克縣已建成國家級黑蜂保護區與保種場,成為全國蜂業發展的標杆。目前,尼勒克縣擁有蜂農504戶,蜂群數6萬群,年產蜂蜜超1200噸,蜂產業產值突破1.2億元,已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尼勒克縣通過保護自然生態、蜜蜂,再以蜜蜂主題支撐生態旅遊及蜂蜜產業鏈,充分展現人、社會、經濟與自然融合一體。

緯利攜手伊犁州尼勒克縣政府機關與綠色企業,向大眾展示由蜜蜂主導的可持續發展城市。通過保護蜜蜂,在城市裏推動蜜蜂產業,包括以蜜蜂為主題的酒店和第三極冰川蜂蜜™。同時,向各地的大城市立下可持續發展城市的範例,在森林與城市之間修築近100公里長的「城市野生生物走廊」,讓大眾明白保護陸地與糧食的重要性。

我們會到訪新疆黑蜂保護區 – 蜜蜂小鎮,了解天山腹地的蜜蜂城市是如何展現共享經濟成就、共融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及氣候目標(Climate Goal)。研學方面,我們會參觀黑蜂科技文化館、黑蜂標本庫、蜜源植物標本庫、蜂蜜產品生產線等,讓參與者能夠更深刻體會緯利所提出的理念:「適度拿取自然資源以發展經濟,再以經濟成就回饋自然與社會」。新疆伊犁州唐布拉百里畫廊不僅僅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及糧食,更是貫通到人類可持續的未來。

築建生態搖籃,孕育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資源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魚類為近30億人口提供了20%的動物蛋白;超過80%的人類膳食來自植物;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多達80%的人口依靠植物製成的傳統草藥來獲取基本的醫療服務。聯合國定立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又稱生物多樣性計劃)目的就是要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期望不同的國家、組織、界別都可以按各自的方式,支援落實多樣性。

對於生物多樣性,大眾較容易的理解是很多的植物和動物類別,極其量會加入微生物在內。但原來真正的生物多樣性,還包括了生態系統方面的冰川、陸地及海洋等。簡單而言,地球上所有物種都是互相關連著,生態系統之間各有不同的連接、互動及影響,最後才能成就美麗的地球。

通過保護冰川,我們保護了陸地;通過保護陸地,我們保護了海洋;通過保護海洋,我們保護了冰川。大自然與人類本就是一環扣一環,相互影響,互相倚靠。這就是「綠色藍圖-冰川、陸地、海洋融合一體」倡議的靈感來源。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為地球降溫

「綠色藍圖1.5°C」緩解氣候變化(全球暖化),守護「冰川、陸地、海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22年的報告中指出,若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下,則有可能拯救其餘的三分之二冰川。

根據《巴黎協定》,各國同意大幅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以確保長期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升幅保持在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升溫限制在1.5℃以內。1.5°C的含義與重要性是即使全球氣溫只升高零點幾度,其影響也至關重要。對於一些國家和脆弱的生態系統來說,隨著地球溫度每一次的升高,極端氣候事件以及其風險也會加劇。科學證據明確地顯示:為了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嚴重影響,並保住一個宜居的星球,我們必須盡可能地抑制全球變暖,並將這項任務作為當務之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由於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暖化,情況就如用一張被子蓋著地球,令熱力無法反射到太空,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目前,因為人類的活動,例如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令我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氣候快速變暖。隨著氣溫的上升,地球亦開始出現「發燒」,原因是地球內一切的事情和生物都是互相緊扣著,一旦大自然失去平衡的能力,人類亦難以獨善其身。

「綠色藍圖1.5°C」支持綠色發展。推動綠色經濟、綠色融資(氣候融資)、新能源、綠色產業、生態旅遊等,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支持以「一帶一路倡議」與尤其發展中國家合作開展綠色能源產業(比如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項目,並加上數智化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比例)、農業產能和生態建設合作為傳統行業進行綠色轉型,轉化成綠色產業並構建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同時,我們也大力提倡綠色企業和產業鏈,透過深度參與社會和社區的ESG工作,一方面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SR),另一方面,可以同時實現企業經濟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的方針,共同加速綠色轉化過程,讓全球更快縮減碳排放,以實現“3060”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促成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綠色藍圖1.5°C」支持聯合國三大「里約公約」作為應對氣候危機的重要基石。1949年中國全年發電量僅為43億千瓦時。今天,數字已經達到了9.5萬億千瓦時(超2000倍增長)。更令人驚嘆的是社會用電,可再生能源已經佔據了三份一。國家作為光伏發電及風電裝機第一大國,綠色能源的發展是應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舉措。緯利相信以社會及社區層面組織及主導的計劃,能夠更有效的落地落實。透過倡議「冰川、陸地、海洋融合一體的理念」,「綠色藍圖」連接起兩地及不同界別以行動應對迫在眉睫的全球挑戰,讓大眾和下一代更加正視地球的「健康」。

SDG綠色校園講座™、ESD&STEAM™自學頻道

「綠色藍圖」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活動(ESD Activity)及體驗式學習活動(Experiential Learning Activity)。自2022年起,「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不斷走入各大、中小學及幼稚園學校推動以開花植物涵養蜜蜂,守護陸地。除了介紹「綠色藍圖冰川、陸地、海洋融合一體」外,還宣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UN SDGs)。同學可以參與故事角色扮演,還可以即場學習種植太陽花,讓學生通過探索小蜜蜂與森林再生及生物多樣性的關係,啟發學生與大自然平衡共處的意識,踐行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及氣候目標(Climate Goal)。講座完結以後,學生可以通過網上自學頻道複習內容,並可以自行學習更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容。

「城市野生生物走廊」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5是保護陸地生物。要保護和恢復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城市野生生物走廊」以多元模式啟發民眾對保護陸地的意識。再加上實踐,讓大眾明白從陸地以獲取糧食對於人類的重要性,而陸地上健康的森林,對於保護土地和生物多樣性亦是不可或缺。

企業與機構代表、師生也可以選擇參與SDG在中國™考察團、研學團。通過1.5°C氣候行動™「讓冰川退燒 – 新疆天山1號冰川之旅」體驗「冰川、陸地、海洋融合一體」的理念,並實踐人、社會、經濟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請按此以閱讀更多內容